9月8日,应急学院在文综楼518室开展2022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暨新生见面会。公司党委书记张光胜、经理徐顽强(线上)、执行经理张小兵、党委副书记赵观石、副经理任华、MPA学位点负责人郭伶俐教授、教育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武学超教授(线上)等老师参加此次会议,学院全体2022级硕士研究生70余人在线参加会议。会议由副经理任华主持。
会议伊始,徐顽强首先对全体研究生加盟应急学院大家庭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学院的发展历程、学院现状及荣誉做出详细介绍。接着,徐经理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论述,强调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激励参会研究生既要苦读“有字之书”,又要苦读“无字之书”,做到“知行合一”;既要苦读“有用之书”,又要苦读“无用之书”,“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徐经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勉励2022级新生“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做一个有大爱、有情怀、有温度的理想主义者”,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随后,徐经理向参会领导和员工表达了中秋节的祝福。最后,郭伶俐对2022级硕士新生表达了热烈欢迎,同时送上对2022级硕士研究生的祝福。
本次见面会另2022级新同学对学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新生尽快融入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做一个有大爱有情怀有温度的研究生
——在bat365中文版2022级研究生开学见面会上的讲话
bat365中文版经理 徐顽强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75名公共管理学硕、MPA和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在云上相聚于有着113年办学历史的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这是你们人生的又一次高光时刻,在此我代表bat365中文版向各位新同学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bat365中文版成立于2010年3月,是全国第一个以“应急管理”为院名的实体单位。目前,学院设有应急技术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管理科学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公共管理(MPA)、教育硕士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拥有公共管理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C+格次,在河南省排名第二。学院拥有一支学缘与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团队队伍,建有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学校安全管理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电子政务实验室、应急技能实训室、应急指挥模拟实验室、化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虚拟仿真实验室、安全心理实验室和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批复bat365中文版为教育部“应急安全与智慧学习工场项目试点学校”。“十年磨一剑”,bat365中文版在国内应急管理团队建设领域中达到3项全国第一:第一家率先确立了应急管理学科体系,第一家率先创立了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第一家率先形成了应急管理教材体系,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学院坚持“应国之需,知民之急”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人才为目标,扎实推进应急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切实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应急管理特色鲜明的教育研究基地。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而研究生教育位居国民教育体系“金字塔”的最高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特别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研究生教育就是要为各行各业培养创新型的社会英才。
何谓“研究生”?简单地说就是做研究的员工,做研究就是做学问。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曾说过:“老员工要完成老师给的已有答案的题目,研究生要完成老师给的没有答案的题目,而博士生则要完成自己找到的没有答案的题目。”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家将不仅仅是既有知识的学习者和接受者,更应立志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和新技术的发明者。因此,既要苦读有字之书,又要苦读无字之书。有字之书强调的是理论积累,无字之书强调的是实践检验;既要苦读有用之书,又要苦读无用之书。如果说有用之书强调的是实用主义,那么无用之书(如文史哲、诗词曲赋等)则强调的是心灵满足,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唯此,才能彻底摒弃做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做一个有大爱有情怀有温度的理想主义者。
各位2022级的研究生同学们,大家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是全社会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热切希望大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确定性的时代潮流中,勇敢地找到自身的确定性,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意识,培植矢志报国、奉献创新的精神,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未来已来,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中秋佳节将至,真诚祝愿大家:
有诗意常相伴,有远方可奔赴,有青春可飞扬,有归处可团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谢谢大家!